1 min read

“尊重”的代价:阶层固化如何从课堂行为开始

“尊重”的代价:阶层固化如何从课堂行为开始

一项发表于《美国社会学评论》的研究追踪了三年级至五年级的学生,发现不同经济背景的儿童在课堂上的行为模式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工薪阶层(working-class)的儿童比中产阶级(middle-class)的儿童更不倾向于主动向老师寻求帮助,即使寻求,其方式也更为含蓄,例如仅是安静地举手。

这种行为差异很大程度上源于家庭的教养方式。研究指出,工薪阶层父母倾向于鼓励孩子独立解决问题,并以“尊重”的方式表达需求。而中产阶级父母则鼓励孩子主动出击,甚至在必要时打断老师以获取帮助。这种差异直接影响了教师的关注度和回应,从而可能导致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

研究认为,工薪阶层儿童被视为“尊重”的行为,在实际的学术环境中可能适得其反,限制了他们获得必要支持的机会。长期来看,这种行为模式可能固化教育不平等,阻碍了这些学生跨越社会阶层的机会。

查看消息来源

订阅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