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卢德运动:理解当前AI浪潮下劳工抗争的深层逻辑

19世纪初的卢德运动,常被误解为对工业革命技术的盲目抵制。然而,历史学家布莱恩·默钱特指出,卢德工匠的抗争目标并非技术本身,而是反对特定机械被用于压低工资、恶化工作条件,以及强制工人进入工厂。他们并非技术恐惧者,而是寻求一种更公平、更民主的技术发展模式,以保障自身生活水平和议价能力。
当前生成式AI的崛起,在劳动力市场引发了与200年前相似的变革。AI被用于替代文案、编程、插画等岗位,其发展逻辑与当年自动化机械对纺织业的影响如出一辙。AI的创造者宣称其巨大潜力,但现实中,其应用往往成为企业压低成本、削弱员工议价能力的工具。
与卢德时期工人缺乏组织和合法集体行动权利不同,当代的劳工抗争,如好莱坞编剧和演员的罢工,展现出更高的组织化程度和更强的议价能力。尽管AI是罢工议题之一,但这种集体行动更有可能迫使雇主进行谈判,解决技术带来的冲击,并为其他行业树立榜样。
此外,旧金山自动驾驶出租车的抗议活动,也体现了“新卢德主义”的价值。当民主渠道被忽视,社区安全受到威胁时,民众通过非破坏性方式表达对技术滥用的担忧,是维护社区利益的合理途径。他们并非反对技术,而是要求在技术推广过程中获得更多透明度和保障。
历史经验表明,技术发展的叙事权至关重要。卢德运动因被胜利者塑造为“落后”的象征而失去话语权。现代社会应借鉴历史教训,推动技术发展的同时,确保其服务于更广泛的社会公平和民主参与,避免技术进步的红利仅被少数精英攫取。
网友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