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in read

月球成因新模型:熔融地球与撞击物结合的“同位素危机”解决方案

月球成因新模型:熔融地球与撞击物结合的“同位素危机”解决方案

近期,一项发表于《自然·地球科学》的新研究提出月球形成的新假说,旨在解决长期存在的“同位素危机”。该假说认为,约45亿年前,一个火星大小的原行星撞击了当时处于熔融状态的早期地球。此次撞击不仅将地球的熔融物质,即“岩浆海”中的物质,以高温蒸汽的形式大量抛射入轨道,还包含撞击物自身的物质。

研究团队的模拟显示,撞击产生的极高温度(数万摄氏度)使得大量地球物质以超过地球逃逸速度的速度被抛射。这些物质随后迅速汇聚,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的月球。这一机制能够解释为何月球的同位素组成与地球如此接近,而非如传统观点认为的,月球应更多地体现撞击物的特征。

尽管该模型仍需进一步验证和完善,但它为理解月球的起源提供了关键性的新视角。科学家将其比作侦破悬案中的重要线索,可能指向月球形成真相,也可能包含误导信息。这一理论暗示,宇航员踏足的月球,其物质根源可能与早期地球密不可分。

查看消息来源

订阅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