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早期恒星形成:氦的反应性与气体湍流揭示低质量恒星的存在可能性

近期一项研究揭示,氦氢离子(HeH⁺)在宇宙早期稀疏黑暗条件下能够与氢氘化物(HD)反应,形成分子氢(H₂),并在此过程中通过释放光来散热,起到冷却作用。这一发现挑战了氦作为惰性气体的传统认知,并表明早期宇宙中丰富的分子冷却剂可能加速了低质量恒星的形成。
另一项由陈克容(Ke-Jung Chen)领导的研究,通过详细的计算机模拟,展示了早期宇宙中气体流动的过程。研究表明,巨型气体云中的湍流运动能够形成低质量的云团碎片,进而凝结成低质量恒星,其质量范围可与太阳相当或高达太阳的40倍。NGC 1140星系作为早期宇宙星系的一个范例,其成分与早期高产恒星形成星系相似,为这些理论提供了观测基础。
这两项研究的共同结论是,第一代恒星群体中可能包含低质量恒星。尽管低质量恒星因其低光度而难以观测,但天文学家正通过多种观测手段积极寻找相关证据。一旦被证实,这将为理解早期宇宙恒星形成机制提供关键的新视角。
网友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