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min read

英国NHS新透明度体系:历史重演的“好心办坏事”

英国NHS新透明度体系:历史重演的“好心办坏事”

英国卫生部(DHSC)近期推出了一套针对全国205家NHS信托机构的排名体系,并宣称这是“里程碑式”、“开创性”且“新时代的透明度”。卫生大臣声称此举旨在通过“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来暴露并纠正不良护理。然而,此系统并非全新,而是对2000年托尼·布莱尔政府时期“星级评定”系统的重塑。当时的评级旨在提升透明度、问责制和减少服务质量差异,目标与现在如出一辙。该体系由时任卫生部长艾伦·米尔伯恩推行,而米尔伯恩目前正是现任卫生大臣韦斯·斯特里廷的首席顾问。

尽管初衷良好,但正如政策主管西瓦·阿纳达西瓦所回忆,早期的“星级评定”因过于简化而备受争议,难以将复杂的医疗服务归结为单一评级。此次的排名体系也面临同样的挑战:如何避免成为衡量信托机构绩效的粗略“一刀切”指标。医院游说团体NHS Providers首席执行官丹尼尔·埃尔凯莱斯指出,精心设计的排名可促进良性竞争,但若设计不当,则可能导致“点名羞辱”。

媒体报道迅速将此体系解读为“四分之五的NHS医院机构都在失败”。然而,这种解读忽略了排名的关键缺陷:将财务赤字与医疗质量挂钩。许多在医疗服务评分(基于30项指标)上表现良好,但财务超支的机构,被划入“低于平均水平”的类别。例如,切尔西和威斯敏斯特信托机构,若排除财务因素,其综合排名将大幅跃升。这种方法论不仅扭曲了真实表现,还可能导致患者和员工回避那些在财务上受困但实际服务优秀的机构,形成恶性循环。

查看消息来源

订阅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