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GCSE重考危机:十年政策遗留与教育改革的十字路口
英国GCSE考试结果显示出稳定性,但深层问题浮现。超过十年前的强制重考政策,旨在提升基础能力,如今却导致17至19岁学生重考英语和数学数量激增,近四分之一的考试 entries 为重考,创历史新高。其中,仅约六分之一的年长学生通过数学,百分之一获得高分,部分学生已是第三次重考,这引发了对政策有效性及其对学生、教师、学校造成的巨大压力的质疑。专家指出,问题根源在于基础技能的缺失,而非简单的重考。当前的GCSE英语和数学内容被认为“普遍不受欢迎”,缺乏现代相关性,存在“拥挤”现象,如数学中的三角学等内容可能需被精简,英语则需纳入更多现代文本以提高吸引力。
此轮GCSE成绩的相对稳定,掩盖了强制重考政策的负面累积效应。该政策本意是保障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但实际执行中,特别是对于低收入家庭学生,反而增加了重考负担,并导致了“重考危机”。这种模式不仅消耗了教育资源,更对学生造成了情感压力,并可能限制了他们对未来学习路径的选择。教育专家和考试机构负责人均呼吁对该政策进行根本性改革,而非边缘性调整,并建议审视课程内容是否真正满足学生需求。政府已启动全国课程审查,预计将审视现有绩效衡量标准对学生选择和结果的影响,这预示着对现有“失败循环”的终结可能已提上议程。
As Covid effect ebbs, GCSE results reveal broken legacy of Gove’s resit policy
Experts talk of ‘resit crisis’ as number accounts for nearly a quarter of maths and English entries, an all-time high

网友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