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in read

夜行性动物或为发声起源,进化分析揭示声音沟通的早期演化路径

夜行性动物或为发声起源,进化分析揭示声音沟通的早期演化路径

一项由亚利桑那大学的进化生态学家John Wiens及其合作者Zhuo Chen进行的研究,深入探讨了动物发声的起源。该研究构建了一个包含近1800个脊椎动物物种的进化树,并标注了它们的昼夜活动模式及是否会发出声音。

通过统计学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在物种进化过程中,能够发展出声音沟通能力的物种,往往是那些主要在夜间活动的物种。这一发现有力地支持了一个长期存在的假说:声音作为一种在黑暗中比视觉线索更有效的沟通方式,可能最早在夜行性动物中演化出来。

研究结果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指出声音沟通能力可能在数亿年前的青蛙、哺乳动物、壁虎、鸟类和鳄鱼等类群中独立演化了多次。尽管声音沟通可能起源于夜行性动物,但一些夜行性物种(如穿山甲)后来可能失去了这种能力,而一些日行性物种(如人类)则保留并发展了它。

查看消息来源

订阅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