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min read

“心眼”缺失的神经科学新视角:失语症研究揭示认知差异与创造力关联

“心眼”缺失的神经科学新视角:失语症研究揭示认知差异与创造力关联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认知神经科学家Joel Pearson及其团队,正深入研究一种名为“失语症”(Aphantasia)的现象。该症患者无法在脑海中进行视觉化想象,约占人口的1%。研究旨在开发客观、可靠的测量方法,以量化这种“心眼”的能力,弥补传统问卷调查的局限性。

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失语症患者在面对文字描述的压力情境时,生理反应(如皮肤电反应)不如具有视觉化能力的个体那样显著,但在观看实际图像时则无明显差异。此外,瞳孔收缩实验也表明,失语症患者在想象明亮物体时,瞳孔变化不明显,这进一步佐证了其视觉化能力的缺失。

尽管失语症患者在记忆提取时可能细节较少,但其记忆内容并非丢失,而是以概念、情感或空间位置等非视觉化形式存在。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众直觉可能认为缺乏视觉化能力会影响创造力,但Pearson的研究数据并未支持这一观点,反而显示失语症与创造力水平无显著关联。

研究还初步揭示,失语症可能在心理健康领域带来益处。数据表明,拥有更生动的视觉化能力的人,在经历创伤后更容易罹患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因此,缺乏视觉化能力可能有助于降低对焦虑性疾病的易感性。

查看消息来源

订阅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