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in read

新冠疫情重塑语言:科学术语大众化与词汇创新

新冠疫情重塑语言:科学术语大众化与词汇创新

2020年,新冠疫情深刻改变了全球社会,其影响不仅体现在生活和经济层面,更体现在日常语言的演变上。语言学家Ben Zimmer指出,疫情促使公众广泛接触并理解了“社交距离”、“超级传播者”和“无症状感染者”等专业流行病学术语,使得这些词汇从学术文献走向大众日常对话。

许多在2020年广泛使用的词汇,如“接触者追踪”,实际上在学术界已存在百年以上。该术语最早可追溯至1910年的医学期刊,用于描述学校流行病调查。而“quarantine”(隔离)一词源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语,意指船只抵达瘟疫港口后的40天等待期,其历史悠久,但在疫情期间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疫情期间,人们创造性地将“quarantine”一词进行变形,衍生出如“quarantini”(居家饮酒)、“quaranbeard”(居家留胡须)等一系列新颖有趣的表达。这些词汇的出现,反映了人们在特殊时期通过语言进行自我调适和情感宣泄的创造力。美国方言学会的“新词委员会”将“COVID”评选为2020年度词汇,认为其最能代表这一年的特殊性。

查看消息来源

订阅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