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防御新模型:低效撞击恐致碎片重聚

近期一项由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人员提出的新模型,挑战了以往对小行星防御策略的认知。该模型模拟了以一英里宽的岩石以每小时11,000英里的速度撞击一颗15英里宽的玄武岩小行星的场景。研究发现,与传统预测的完全粉碎不同,撞击后的较大岩石块可能因自身引力作用,吸引并重新聚集被抛射出的碎片,形成一个仍具一定整体性的天体。
这一发现意味着,若未能施加足够强大的破坏力,现有的小行星撞击防御方案可能效果大打折扣。小行星碎片在自身引力下重新吸积的现象,将使得单一的撞击事件难以彻底消除威胁。因此,未来的防御任务可能需要采用更大质量或更高速度的撞击器,以确保能够有效粉碎并驱散小行星,避免碎片重聚的风险。
该研究成果对于理解小行星撞击动力学具有重要意义,并将直接影响NASA等航天机构未来执行小行星偏转任务的设计和策略。即将进行的DART任务将是验证这些新模型预测的关键一步,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来检验其有效性。
网友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