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min read

悉尼住房危机:密度政策推行困境与社区博弈

悉尼的住房供应危机已成为全球焦点,其高昂的居住成本正迫使年轻人口外流。新南威尔士州政府推行的交通导向型开发(TOD)和低至中层住宅(LMR)政策,旨在通过增加交通枢纽附近的住房密度来缓解此问题,计划在车站及城镇中心附近快速推进342,000套新住宅。

然而,这些旨在增加住房供应的政策遭遇了强烈的社区阻力。居民普遍担忧开发将破坏社区特色、降低可负担性,并对历史遗产保护提出质疑。例如,悉尼Mosman地区居民已发起法律挑战,认为规划中的开发仅对极少数富裕阶层开放。地方政府在采纳州政府政策时,也倾向于制定更细致、更符合当地情况的替代方案,但这些方案又可能加剧社区内部的分歧。

政策执行层面存在挑战,如TOD和LMR政策在平衡高层开发与现有社区环境、遗产保护区之间的冲突。部分地区规划的调整,如Ku-ring-gai的方案,试图在提高密度和保留社区特色之间找到平衡,却可能导致部分区域的开发吸引力下降。此外,对可负担性指标(如仅要求2%的新增住房为可负担住房)的担忧,也成为政策推广的障碍。

总体而言,新南威尔士州的住房密度政策在追求数量的同时,面临着质量、可负担性、社区接受度及遗产保护等多重挑战。有专家指出,澳大利亚在推行此类政策时,应借鉴国际经验,从自上而下的模式转向更具包容性的自下而上方法,并优先考虑住房的长期生活质量与社区的融合度。州政府虽面临阻力,但仍决心推动改革,强调解决住房危机需要创新性的合作而非一味拒绝。

‘I’m not against development, but …’: Sydney’s plans for greater density face a morass of confusion and hostility
NSW has big plans to encourage more properties to be built, but it’s far from easy to satisfy councils, planning experts, residents and would-be residents
订阅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