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min read

威尼斯电影节:艺术触及现实,电影成为时代议题的棱镜

威尼斯电影节:艺术触及现实,电影成为时代议题的棱镜

第81届威尼斯电影节在星光熠熠的表象之下,涌动着一股强烈的现实主义潮流。电影节的焦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光影叙事,而是转向了对当前世界重大事件的直接回应和深刻探讨。多部影片以其尖锐的视角和震撼的内容,将现实的残酷与紧迫感带入影院,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影片《HIND RAJAB的声音》以其对加沙地带五岁女孩遇害事件的写实呈现,赢得了长达23分钟的起立鼓掌,并伴随着“解放巴勒斯坦”的呼声。该片运用了女孩生前与紧急呼叫处理人员的真实音频,还原了她在以色列坦克袭击后被困车中的绝望求救,以及随后赶来救援的救护车及其医护人员遭遇不测的悲剧。导演卡乌瑟·本·哈尼亚表示,她希望通过电影这一媒介,打破沉默,避免成为“帮凶”。

与此同时,凯瑟琳·毕格罗执导的《炸药之家》则将观众置于核打击的18分钟倒计时之中,从不同视角展现了核战争的毁灭性。毕格罗坦言,制作此片是为了迫使人们正视核武器的威胁,并促使国际社会就核条约展开对话。她质疑“毁灭世界如何能成为一种有效的防御措施?”

此外,约尔戈斯·兰斯莫斯的《Bugonia》以科幻寓言的形式探讨了气候变化带来的生存危机,导演将其解读为对人类应对气候灾难“惰性”的警示。朴赞郁的《别无选择》则以黑色幽默讽刺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下普遍存在的就业不安全感。奥利维尔·阿萨亚斯的《克里姆林宫的巫师》聚焦于现代政治的起源,并暗示了弗拉基米尔·普京崛起对21世纪政治格局的影响。这些作品共同指向一个趋势:电影正日益成为解读复杂世界、激发社会反思的重要工具。

从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总监呼吁停止在加沙的“种族灭绝”,到演员休·博内维尔在公开场合对加沙局势的谴责,电影界人士对现实议题的积极介入,预示着艺术与现实的界限将日益模糊,电影作为社会议题的棱镜作用将愈发凸显。

查看消息来源

订阅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