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in read

蛙类进化奇观:以高频声波通讯,却对自身鸣叫“失聪”

蛙类进化奇观:以高频声波通讯,却对自身鸣叫“失聪”

巴西科学家Sandra Goutte及其团队近期一项发表于《Scientific Reports》的研究,揭示了一种名为“南美南瓜蛙”(pumpkin toadlets)的蛙类,它们发出的鸣叫声频率极高,以至于它们自身无法听到。

研究人员通过记录蛙类叫声、追踪耳部电信号以及解剖蛙类内耳,证实了该物种的听觉系统无法感知其自身发出的声音频率。这一发现挑战了普遍认知,即蛙类的鸣叫是为了吸引配偶,而听觉是这一过程的关键。

科学家推测,这一进化现象可能源于多种因素。一种可能性是,蛙类在进化过程中,其视觉信号(如鲜艳的颜色和肢体动作)在吸引配偶方面变得更为重要,而听觉能力则相应退化。另一种理论认为,蛙类可能通过喉部膨胀的视觉信号进行交流,声音只是伴随产生的副产品。

这一研究突显了科学探索的盲点,即便是看似显而易见的事实也可能隐藏着未知的进化机制。该发现为理解物种适应性进化提供了新视角,并可能启发对其他物种听觉与通讯机制的深入研究。

查看消息来源

订阅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