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歧途:社交媒体如何将孕期焦虑“精细化收割”

社交媒体平台正通过算法将孕期女性推向更深层次的焦虑。当用户在孕期或备孕期间,一旦对与怀孕、生育相关的负面或警示性内容表现出哪怕短暂的兴趣(如点赞、保存、分享或停留),算法便会将其识别为“偏好”,进而推送更多此类内容。
这种机制的核心驱动力是“参与度”,而恐惧和负面信息是引发用户长时间停留和互动的高效催化剂。平台通过这种方式,将用户在孕期本就存在的担忧,通过“故事集锦”、“不幸经历分享”等形式放大,甚至演变为对特定风险(如并发症、胎儿异常、生育创伤)的深度恐惧,从而实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
研究表明,孕妇是社交媒体的脆弱用户群体,她们花费更多时间在平台上,并且算法的“精准打击”会加剧其焦虑感,甚至可能导致社交媒体成瘾。这种现象并非平台“故障”,而是其盈利模式的直接体现——将用户的心理脆弱性货币化。
尽管有“不感兴趣”等功能,但其效果有限。平台在设计上应考虑引入更多积极、基于证据的内容,并提高算法透明度。同时,政策制定者需加强对敏感话题的监管,确保孕期和育儿成为更受保护的线上空间,而非被算法无情收割的“数据点”。
网友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