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在场”效应:认知负荷影响的再审视

一项由Doug Parry进行的最新元分析,整合了27项关于“大脑消耗”(Brain Drain)假说的研究,重新审视了手机物理存在对人类认知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手机的在场确实会影响工作记忆,即我们短期内处理和记忆信息的能力。这是因为即使在有意识地忽略手机时,维持这种忽略状态本身也需要消耗认知资源。
然而,该元分析对比了早期研究,如Adrian Ward在2017年的发现,指出工作记忆受到的影响幅度比最初设想的要小。在对工作记忆、持续注意力、抑制控制、认知灵活性和流体智力这五项认知功能进行分析后,仅工作记忆显示出统计学上的显著负面影响,而其他四项功能未发现显著关联。这表明手机的“在场”效应并非全方位干扰,而是集中于工作记忆这一特定认知领域。
研究还提出,个体差异可能在“大脑消耗”效应中扮演重要角色。个体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对“错失恐惧”(FOMO)的敏感性等因素,可能导致手机在场对不同人的认知影响程度存在差异。鉴于手机已深度融入日常生活,理解并量化这种影响,有助于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技术使用策略,以减轻潜在的认知负荷。
网友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