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in read

瑞典文化典范引发争议:国家身份构建与现代包容性的张力

瑞典文化典范引发争议:国家身份构建与现代包容性的张力

瑞典政府近日发布的文化典范草案,旨在为国民及新移民构建“共享的地图与指南针”。该典范涵盖100项文化遗产,包括古斯塔夫·瓦萨圣经、长袜子皮皮、宜家、诺贝尔奖以及英格玛·伯格曼等文化符号,力图凝聚国家文化认同。

然而,该典范因其内容截止于1975年,且在宗教类别中基督教条目占主导,忽视了如Abba乐队、伊斯兰文化地标等当代及多元文化元素,引发了“民族主义教育项目”的批评。历史学家Lars Trägårdh辩称,瑞典需要拥抱“民主民族主义”,并认为战后瑞典文化过度偏向现代主义与国际主义,忽视了本国文化根基。

此举正值瑞典国内身份政治升温之际,部分人认为该典范过于排外,未能反映瑞典社会自1975年以来的巨大变迁,尤其是在文化多元性方面。尽管文化部长否认这是右翼政党的胜利,并强调其包容性意图,但批评者认为其选择性涵盖与现代社会脱节,甚至有评论戏称其可能由人工智能生成,未能体现真正的文化活力。

查看消息来源

订阅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