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nin回归以太坊L2,揭示“Based Rollup”新浪潮与生态对齐新范式
Ronin,由Sky Mavis推出的游戏链,正回归以太坊生态。其计划于2026年第一至第二季度,从独立的侧链迁移至以太坊Layer-2 Rollup。此举将使Ronin接入以太坊的结算层,并继承其安全保障,同时保留RON作为原生Gas代币,用户无需直接支付ETH。此举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回归,更是经济与战略上的整合,伴随新的代币经济学,引入“分发证明”(Proof of Distribution)奖励建设者而非仅限验证者或流动性提供者。
此演进突显了当前以太坊生态设计的一个关键议题:如何最优地连接中心化的以太坊?是采用应用链特有的Rollup模式,还是深度集成,通过以太坊验证者共享排序(“based”架构)?Ronin选择保留链上的本地排序权,控制交易顺序、费用逻辑和包含,以维护其生态的内部一致性。
与此同时,Taiko作为首个“based Rollup”,已实现交易预确认(preconfirmations)上线以太坊主网,将交易排序外包给以太坊区块提议者,从而增强了去中心化和与基础层的激励对齐。这一机制提供了约两秒的快速确认路径,弥补了以太坊12秒区块发布的延迟。尽管初期成本较高,但随着Blob聚合等技术发展,“based Rollup”的成本效益和组合性优势将日益显现。
Puffer Labs的UniFi堆栈则更进一步,构建了支持应用链的“based Appchains”基础架构,利用以太坊验证者进行排序和结算,并声称在测试网上实现了低于10毫秒的延迟。通过EigenLayer上的预确认AVS和多重可信执行环境(TEE),UniFi在最小化信任假设的同时最大化响应速度,并共享MEV和拥堵奖励,实现了主权与以太坊对齐的平衡。
这一系列发展勾勒出以太坊生态的对齐光谱:Ronin代表了集成以太坊安全但保持本地执行的现状;Taiko则通过共享排序实现更深度的去中心化;Puffer则提出了主权应用链,在共享排序的同时保留执行环境的完全控制。这些不同路径均旨在解决以太坊的延迟、吞吐量、成本或治理挑战,并在用户体验、去中心化程度、组合性与主权之间进行权衡。Ronin回归L2的路径依然有效,但Taiko和Puffer预示着以太坊验证者将在上层构建中扮演更直接的角色。
网友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