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min read

前央行行长周小川警示:稳定币系统性风险加剧,十年内或面临三分之一崩溃概率

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年会上警告,即使是全储备支持的稳定币,也可能通过杠杆和交易渠道放大系统性风险。他指出,稳定币发行方可能进行激进扩张,但未能充分理解其潜在的系统性风险,包括超出其储备金的放大效应。周小川批评了不充分的储备金托管标准,并强调即使有全额储备,稳定币也可能通过存贷、抵押融资和资产交易放大风险,潜在的赎回压力可能是初始储备金的数倍。

香港和美国的监管框架已开始着手解决托管和发行问题,但周小川认为当前的监管力度“远不足够”。他建议汇编实际流通数据以评估赎回风险,并提到了香港发钞银行模式,指出仅M0储备不足以在M1和M2的赎回压力下维持稳定。他敦促监管机构开发更强大的工具来追踪放大渠道,并防止稳定币被滥用于杠杆化或投机活动。

近期一项研究表明,稳定币在未来十年面临三分之一的崩溃风险,这源于危机诱发的套利机制失灵。该研究提出了“挤兑风险悖论”,即在正常条件下支撑稳定币价格锚定的套利机制,在市场压力下反而可能加速其崩溃。研究发现,即使有去中心化的套利,系统性脆弱性依然存在,稳定币的年化风险估计高于FDIC担保的存款。这表明,市场设计、赎回激励和套利反馈循环,尤其是在剧烈波动或跨平台流动性转移期间,比发行量控制或储备政策更值得关注。

查看消息来源

订阅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