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地剧变驱动树懒昼行性转变,生物节律适应新生态

巴西大西洋森林的棕喉三趾树懒正经历一场显著的生物节律转变,从传统的夜行性或昼夜不分性(cathemeral)转变为以昼行性为主。这一变化由生物学家Giles Duffield及其团队在对该地区29天的数据监测中发现。
研究表明,高达98%的森林面积已被破坏,人类活动(如道路建设)导致栖息地破碎化,并可能导致部分捕食者灭绝。在缺乏天敌压力和资源竞争减弱的环境下,树懒得以调整其活动模式,适应新的生态条件。
这一转变挑战了先前关于树懒活动模式的认知,显示生物能在特定条件下灵活调整其昼夜活动规律。此项研究为理解物种如何通过改变生物节律来应对破碎化和受干扰的生态系统提供了关键案例。
该昼行性转变是否会影响与树懒共生的藻类、昆虫等其他生物,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许多生物的生存策略高度依赖于特定的昼夜活动模式,树懒的节奏改变可能对这些共生或伴生生物产生连锁效应。
网友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