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估值之辩:金融工程与AI创新,谁主沉浮?

苹果在过去十年间累计进行了7040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这一数字超过了标普500指数中488家公司的市值。2024年第二季度,苹果的股票回购力度再次增强,甚至超越了2018年创下的1000亿美元回购纪录。这引发了对其“金融化”程度是否过高的讨论,以及其核心竞争力是否仍能支撑价值增长。
当前,苹果的市盈率(P/E)高达35.02,远高于三星的16.17。尽管苹果在全球手机市场的份额(25.68%)略高于三星(20.93%),但双方均面临来自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下滑。苹果的高估值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品牌溢价、生态系统锁定以及极高的用户忠诚度,其净推荐值(NPS)和iPhone用户忠诚度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公司通过提升产品价格来巩固利润,如新款iPhone定价策略,抵消了潜在的成本上升。
尽管苹果在iPhone 17系列上进行了常规的性能升级,但其市场份额增长潜力有限。股价在新品发布后出现下跌,表明市场对其在AI领域的进展持观望态度。与Alphabet和微软积极布局AI不同,苹果在AI领域的投资相对保守,依赖外部AI模型。不过,苹果在设备端AI(on-device AI)和Siri的跨应用整合方面的努力,可能在长期内巩固用户粘性,并抵消“AI落后”的叙事。
总体而言,苹果的估值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股票回购的支持。在成熟且饱和的移动市场中,苹果的有机增长面临挑战。即使是备受期待的设备端AI,也未必能完全支撑其高企的市盈率,该市盈率更多地反映了金融工程而非纯粹的增长基本面。然而,投资者不应忽视苹果的“金融化”效应,包括其在各类基金中的配置以及沃伦·巴菲特的长期投资承诺。
网友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