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发酵新变量:啤酒花酶促糖化风险与机遇

近期一项研究揭示,啤酒花在啤酒酿造过程中的作用可能比传统认知更为复杂。俄勒冈州立大学的酿酒科学家Thomas Shellhammer及其团队发现,啤酒花(Humulus lupulus)的花朵中含有的淀粉酶,在啤酒发酵后期(干投)添加时,能够分解啤酒中不易被酵母发酵的淀粉,释放出额外的可发酵糖分。
这一过程可能导致啤酒在瓶内发生二次发酵,显著提高酒精含量和二氧化碳浓度。美国缅因州Allagash Brewing Company在处理其瓶内二次发酵的啤酒时,就曾观测到异常高的瓶内压力,一度引发对产品安全的担忧。研究表明,这是由于啤酒花中的酶在未经过初始煮沸灭活的情况下,持续作用于糖分。
传统上,啤酒花主要在麦汁煮沸阶段添加,此时高温会使啤酒花中的酶失活,仅作为风味和苦味剂。然而,为追求更浓郁的啤酒花香气,许多精酿啤酒采用干投工艺,即在发酵后期或结束后大量添加啤酒花。此举虽能强化风味,却也引入了啤酒花酶促糖化的风险,可能导致不可控的二次发酵和压力累积。
该研究成果发表于《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为酿酒师在控制发酵过程、管理瓶内压力以及优化风味表达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尤其对于瓶内二次发酵的啤酒类型,精细监控啤酒花添加量与时间,以及发酵过程中的糖分转化,变得尤为关键。
网友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