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窃听”自然之声:环境信号塑造发育优势

近期一项跨物种研究深入探究了声音在生命早期发育中的关键作用。研究发现,从斑马雀到青蛙、蟋蟀乃至鳄鱼,胚胎能够接收并响应环境中的声音信息,从而调整自身发育进程,以期获得后天生存优势。
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的Mylene Mariette及其团队在斑马雀研究中偶然发现,当环境温度升高时,亲鸟会发出特定的“高温信号”。令人惊讶的是,接受过此类信号的胚胎在孵化后体型偏小,但成年后繁殖能力更强,这表明在高温环境下,控制生长速度是一种节约能量并提升长期适应性的策略。
该现象并非斑马雀独有。研究还指出,青蛙胚胎会利用蛇类捕食者接近时产生的振动来判断危险,并提前破卵落入水中以规避捕食。蟋蟀胚胎则根据雄性求偶歌曲的密度,雌性加速发育以抓住繁殖机会,而雄性则放缓发育以获得更佳体型。此外,鳄鱼胚胎通过叫声与母亲沟通孵化意愿,协助母亲破巢而出。
从神经生物学角度看,胚胎通过特定脑区处理声音信息,这些区域与激素生产等调控发育的系统相连。这种生理性响应机制,即便在胚胎尚不“意识”声音含义的情况下,也能促使其做出有利于未来生存的“声音决策”,为生命适应性演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网友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