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min read

鸟类胸骨形态揭示飞行机制与演化新视角

鸟类胸骨形态揭示飞行机制与演化新视角

加拿大大学的博士生Talia Lowi-Merri及其团队,利用先进的三维扫描技术,对105种现存鸟类及两种已灭绝鸟类(渡渡鸟、大噪海雀)的胸骨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聚焦于胸骨的形态与其功能之间的关联,特别是胸骨中央的龙骨突起(keel)这一关键结构,它是附着飞行肌肉的主要部位。

研究发现,胸骨的尺寸和形状与鸟类的飞行模式存在直接联系。例如,拥有深邃龙骨突起的鸟类倾向于慢速拍打翅膀,而长胸骨则与奔跑型鸟类相关。此外,水下潜泳鸟类(如鸬鹚、潜鸟)以及依靠翅膀推进的潜水鸟类(如海鹦、企鹅)都展现出相似的流线型、扁平化胸骨结构,尽管它们的推进方式不同。

此项研究不仅深化了对鸟类飞行生物力学的理解,还为探索鸟类如何从恐龙演化而来提供了新的切入点。通过分析现代鸟类的飞行机制,科学家们能够更好地推断出古代恐龙的运动方式,尤其是在飞行起源的研究上。未来,研究团队计划将分析重点拓展至化石鸟类,以期更全面地描绘飞行演化的图景。

查看消息来源

订阅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