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小盘股效应式微:创新巨头化与风险重估

投资界曾普遍认同“小盘股效应”,即市值较小的公司因其灵活性和快速增长潜力,有望超越大型企业。然而,近十年尤其是美国股市,大盘股的表现持续优于小盘股。以罗素2000指数与罗素1000指数为例,小盘股上一次跑赢大盘股是在2016年。
当前,创新活动高度集中于微软等大型科技公司,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初创企业在发展早期即被巨头收购,而非通过公开市场为小盘股指数带来预期中的增长提振。这种“巨头化”创新趋势是小盘股效应减弱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美国小盘股市场也受到政治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尽管分析师关注点多集中于大盘股的高估值风险,但小盘股的投资吸引力在于其分散化效益和相对较低的估值。在被动投资日益盛行的当下,小盘股领域依然是主动管理型基金的重要阵地。
尽管如此,小盘股的波动性依然显著。例如,某美国小盘股价值加权ETF在资本保全方面得分较低,反映了该类资产的普遍风险。尽管部分基金在风险调整后回报表现突出,但历史数据表明,基金选择对投资结果至关重要,投资者需审慎评估。
网友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