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CPI报告揭示通胀顽固性,美联储政策转向引忧虑

美国最新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报告显示,核心通胀数据高于市场预期,尤其核心商品价格同比上涨1.54%,创2012年以来新高(除疫情初期),反映出关税和去全球化趋势对生产成本的长期压力。尽管医疗药品价格出现下跌,但整体商品通胀的加速,以及核心服务(不含租金)同比3.56%和租金同比3.61%的粘性,表明通胀回落至2%目标的路径充满挑战。
报告中的关键指标如平均CPI(Median CPI)同比维持在3.6%左右,并未呈现明显下降趋势。食品能源价格同比2.16%,核心商品1.54%,核心服务(不含租金)3.56%,租金3.61%,这些构成要素均未出现通缩迹象,使得实现2%的通胀目标面临结构性困难。
此次CPI数据发布之际,正值美联储调整其通胀目标框架,取消了对过去高通胀时期进行补偿的要求,将政策反应函数变为单向。结合近期疲软的就业数据和货币供应量年化增长近6%的水平,分析认为美联储可能在通胀尚未显著回落的情况下,出于政治考量或对就业市场的担忧而转向宽松政策。尽管此举在当前通胀环境下被视为不合时宜,但市场预测美联储可能进行25至50个基点的降息。
投资者应关注实际收益率的下降趋势,以及通胀粘性可能导致的资产价格调整。在去全球化和人口结构变化的背景下,若货币政策回归过去低通胀时期的模式,将难以有效控制通胀,市场需对此保持警惕。
网友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