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min read

贸易战重振制造业?经济学界洞察:政策不确定性与自动化趋势或成阻碍

美国政府宣称,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战将重振美国制造业。然而,多数经济学家对此表示怀疑,认为其政策的反复无常、缺乏针对性的全面关税以及对传统“胡萝卜加大棒”策略的抛弃,将削弱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经济学家指出,特朗普政府的高关税政策旨在提高进口商品价格,从而刺激国内生产。但政策的不稳定性,如关税的频繁变动以及法律上的不确定性(例如,美国国际贸易法院曾裁定部分关税非法),使得企业难以进行长期投资规划。例如,建设一座新工厂可能需要五年时间,而政策的不可预测性使得投资回报难以保证。此外,缺乏国会授权的单边关税措施也增加了政策的风险。

与特朗普政府的关税策略不同,拜登政府采取了更具针对性的产业政策,例如对特定战略性行业(如半导体和电动汽车)的关税和补贴。这种方式被认为更能有效引导投资,促进特定产业的增长。经济学家认为,成功的产业政策需要识别并支持特定细分领域,并鼓励这些领域内的企业参与全球竞争,而关税政策往往限制了竞争。

部分经济学家还认为,特朗普政府的关税税率过低,不足以驱动大规模的工厂建设。例如,对欧盟、日本和韩国15%的关税,难以覆盖建设一座数十亿美元半导体工厂所需的投资回报。相比之下,高达145%的关税才可能促使企业考虑本地建厂以规避成本。

尽管政府声称与多国的贸易协定包含了巨额投资承诺,但这些承诺的实际执行力受到质疑。过往的案例(如富士康在威斯康星州的投资承诺)表明,这些承诺可能无法完全兑现。有分析认为,这些数字更多是“粉饰门面”或包含已计划的投资,其真实性有待观察。

从更宏观的趋势看,全球制造业就业岗位正在因自动化和技术进步而减少,而非仅仅受贸易政策影响。即使在发达国家和中国,制造业就业也在下降。美国制造业的就业份额自二战以来一直在下降,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意味着未来制造业的增长可能不会带来同等比例的就业增长。此外,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特别是对钢铁和铝征收的关税,提高了下游产业(如汽车制造业)的生产成本,反而削弱了其全球竞争力,并可能导致美国汽车产业在电动汽车领域落后于世界。

Trump is promising a US manufacturing renaissance. Many experts are dubious
Economists doubt US duties will bring about a resurgence of US factory jobs, notably due to Trump’s erratic tariff rollout
订阅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