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in read

毛毛虫模仿鸟类警报叫声,成功威慑捕食者

毛毛虫模仿鸟类警报叫声,成功威慑捕食者

北美胡桃天蛾幼虫(North American walnut sphinx caterpillar)被发现能够发出一种高频哨声,该声音与许多鸣禽的警报叫声极为相似。这一发现由华盛顿大学生物学家Jessica Lindsay及其团队揭示。

研究表明,幼虫通过其腹部的微小气门(spiracles)产生哨声。当幼虫身体受压时,空气被挤压通过气门,从而发出类似哨音的声音。这一机制的精妙之处在于,其产生的声响能够有效触发鸟类的避险反应。

实验中,当播放幼虫的哨声时,不同种类的鸟类会表现出明显的应激反应,如迅速躲避或表现出不安。这种反应的强度与听到真实鸟类警报叫声时相似,表明幼虫的哨声成功地模拟了危险信号,误导了鸟类。

此行为被认为是一种防御策略,幼虫利用“鸟类语言”向潜在捕食者传递区域内存在危险的信号,促使鸟类进入戒备状态或躲藏。此前研究还发现,当受到鸟类啄食时,幼虫会发出哨声甚至尖叫,进一步证明其拥有一套多样的自卫机制。

查看消息来源

订阅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