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in read

LSD分子锁定机制揭秘:长效作用与新药研发的潜在突破

LSD分子锁定机制揭秘:长效作用与新药研发的潜在突破

近日,一项发表于《Cell》期刊的研究,通过X射线晶体学技术,首次解析了LSD(麦角酸二乙酰胺)与人类血清素受体的结合结构。研究发现,LSD分子与受体结合后,会引发受体结构发生变化,形成一个类似“锁盖”的封闭结构,将LSD分子“锁定”在受体上数小时之久。

这一分子层面的“锁定”机制,直接解释了LSD为何能在极微剂量下(约100微克)产生长达12小时以上的持续性精神活性作用。研究人员 Bryan Roth 教授指出,这种结构特点使得LSD能够长时间占据血清素受体,从而产生持久效果。

该发现不仅阐明了LSD的药理学特性,更重要的是,它为理解亚致幻剂量的LSD(即微剂量)可能作为情绪增强剂的现象提供了线索。研究表明,这些微剂量能够有效激活与情绪调节相关的血清素受体。

从长远来看,这一“锁盖”机制的研究成果,有望指导新型长效抗抑郁药物的设计与开发。这类药物或能以极低的剂量,实现持久的疗效,为精神健康治疗领域带来革命性进展。

查看消息来源

订阅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