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威胁数字资产安全,后量子金融框架促行业转型
一份名为“后量子金融基础设施框架(PQFIF)”的提案已提交至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加密资产特别工作组,其核心警示在于,量子计算的飞速发展可能摧毁比特币、以太坊乃至整个数字资产生态系统的密码学根基。
该提案由Daniel Bruno Corvelo Costa撰写,详细阐述了数字资产向量子抗性标准迁移的路线图。提案指出,“先收集,后解密”的威胁模式正日益严峻,即对手可能已在收集敏感加密数据,等待量子计算突破后再行解密,这将对数万亿美元的数字资产构成直接威胁,引发系统性风险和投资者大规模损失。
为应对这一迫在眉睫的挑战,PQFIF框架呼吁采取前瞻性措施,包括自动化漏洞评估、优先处理机构钱包和交易所等高风险系统,并分阶段完成从经典密码学向后量子密码学的迁移。该框架还采纳了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最新标准(FIPS 203–205),并将HQC作为备选方案。专家预测,“Q-Day”——量子计算机能够破解比特币加密的那一天,最早可能在2028年到来。
比特币开发者已率先提出量子抗性升级的比特币改进提案(BIP),建议逐步淘汰现有签名方案,并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冻结存储在易受量子攻击地址中的比特币。行业专家亦强调,量子计算的兴起是对比特币安全最严重的威胁,可能在五年内或更短时间内破解其现有加密防护。
网友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