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静电”效应:重塑大气电场与气候模型的新变量

英国雷丁大学大气物理学教授Giles Harrison及其团队的研究发现,蜂群在飞行时能够产生可观的静电荷,其强度甚至能与雷暴云相媲美。这一发现源于对蜂群落在电场监测设备上的异常读数。
布里斯托大学生物学家Ellard Hunting指出,生物体携带电荷并非新概念,植物与花粉通常带负电,而蜜蜂带正电。这种静电吸引力有助于花粉在蜜蜂与花朵间更有效地传递,提升授粉效率。
研究人员通过在蜂巢附近使用电场监测器,直接测量了蜂群的电荷。虽然单个蜜蜂的电荷量微乎其微,但数以亿计的昆虫聚集在一起,其累积的电荷量足以对周围的大气电场产生显著影响。
模型显示,诸如沙漠蝗虫等大型昆虫群落,其产生的电荷量甚至可能超过电闪雷鸣的区域。这表明,昆虫的静电效应是当前气候模型未充分考虑的重要因素,可能对降雨、降雪、云的形成以及尘埃的扩散产生深远影响。
这些发现提示,大气科学家在研究尘埃的远距离输送(如撒哈拉沙漠尘埃)时,应考虑昆虫(如蝗虫)携带尘埃的可能性,这可能为理解气候变化中的粒子运动提供全新的视角。
网友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