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in read

恐龙时代撞击事件:地理位置决定灭绝程度

恐龙时代撞击事件:地理位置决定灭绝程度

66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引发了包括恐龙在内的大部分物种灭绝。近期研究聚焦于撞击过程中产生的烟尘,并揭示了其在加剧全球性气候灾难中的关键作用。

研究团队通过分析撞击后地质层中的多环芳烃(PAHs)的化学结构,确定了烟尘的来源。与燃烧木材产生的PAHs不同,来自化石碳燃烧的PAHs具有更复杂的结构。研究发现,撞击点释放的烟尘主要源于被小行星粉碎的富含碳质的岩石,这些岩石燃烧后产生的烟尘被输送到平流层,并在那里停留数年,有效阻挡了阳光。

尽管撞击也产生了灰尘和硫酸盐气溶胶,但烟尘作为阳光的强效阻挡剂,即使少量存在也能导致全球气温骤降和光照减少,从而严重破坏光合作用,中断食物链。研究结果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指出撞击地点位于墨西哥湾,该区域的沉积物富含有机质,是导致此次大规模灭绝事件程度加剧的重要原因,堪称“完美风暴”。

查看消息来源

订阅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