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in read

“可生物降解”标签误导:垃圾填埋场与海洋环境的严峻挑战

“可生物降解”标签误导:垃圾填埋场与海洋环境的严峻挑战

在近期于华盛顿特区举行的“科学前沿”活动中,专家们聚焦“解决塑料废弃物问题”,其中“可生物降解性”成为讨论焦点。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Morton Barlaz教授指出,在垃圾填埋场环境中,快速生物降解并非理想属性。由于垃圾填埋场通常在两年后才开始收集气体,生物降解产生的甲烷会在收集系统安装前释放到环境中。

从废弃物处理角度看,若材料能在垃圾填埋场真正生物降解并转化为气体,可减少视觉污染。然而,Barlaz教授强调,这必须是真正的生物降解,而非分解成肉眼不可见的小碎片,后者仅为“降解”,而非“生物降解”。

海洋教育协会的Kara Lavender Law教授则表示,在海洋等开放环境中设计能够有效生物降解的材料几乎不可能。现有生物降解性分类标准通常基于30°C的温度,而海洋表层平均温度仅为4°C。即使存在理想材料,其降解速度也可能慢到不足以解决废弃物堆积问题,反而可能造成环境危害。因此,不应将海洋视为废弃物的“魔法处理场”。

查看消息来源

订阅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