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资产分割:司法实践中的挑战与协议关键作用
在中国司法实践中,尽管加密资产的财产属性已被认可,但其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在离婚分割时面临严峻挑战。核心难题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举证困难,加密资产的匿名性和点对点交易特性使得证明一方持有特定钱包及资产归属对普通居民而言异常艰难;二是估值复杂,稳定币估值相对容易,但市值币如比特币、以太坊因市场波动和流动性问题难以准确定价,NFT、DeFi等特殊资产更需个案分析;三是执行受限,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和跨境特性,以及司法机关缺乏与境外平台的有效沟通机制,导致资产冻结和处置极为困难。
鉴于上述挑战,通过明确的离婚协议进行分割是当前最可行且有法律保障的方案。实践案例表明,双方若能在协议中就加密资产的人民币估值、一方以人民币“回购”另一方份额的安排、以及具体的支付时间达成一致,该协议便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协议的明确性有助于规避因信息不对称和执行难带来的风险,确保财产的公平分割。
从防止一方规避分割的角度看,若双方未能在离婚协议中明确披露和分割加密资产,一方在诉讼中难以提供确凿证据证明另一方持有该资产。即使知晓对方公钥,在缺乏强力冻结手段的情况下,持有人也可能通过主张“被盗”“投资失败”等理由规避责任。因此,在司法实践中,缺乏明确协议和充分证据,法院往往难以处理此类财产分割事宜。
随着加密资产市场的不断扩大及其在民商事领域应用的深入,未来加密资产的分割将更加普遍。司法机关亟需建立和完善相关处理机制,以更好地保障居民的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
网友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