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in read

火星古海洋证据浮现:巨型海啸遗迹重塑行星演化认知

火星古海洋证据浮现:巨型海啸遗迹重塑行星演化认知

火星科学研究近日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支由Alexis Rodriguez领导的团队,通过分析火星卫星图像,发现了约35亿年前两次独立巨型海啸留下的沉积物证据,包括巨石和粉土堆积。这些海啸的浪高估计在50米左右,局部可达120米,每次海啸覆盖的区域相当于美国加州、内华达州和俄勒冈州的总和。此次发现有力支持了火星北部低地曾存在一个广阔海洋的假说,并解释了该海洋海岸线高低差异巨大的现象,此前这一假说因海岸线分布不均而存在争议。

研究表明,这些大规模海啸最可能由小行星或彗星撞击火星海洋引发。首次海啸发生时,火星可能仍处于相对温暖湿润的环境,其回流形成的“回流通道”表明了当时的水体流动性。相比之下,第二次海啸发生时,火星已明显变冷,水体流到地表后迅速结冰。这些海啸遗迹不仅是早期火星海洋存在的直接证据,更可能蕴藏着关于火星古气候变化和早期生命宜居性的关键信息。

查看消息来源

订阅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