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活动与恐龙灭绝:汞元素揭示的协同效应

法国南部古海洋沉积物的研究揭示,在恐龙灭绝的同一时期,存在显著的汞含量峰值。该研究由里斯本大学的埃里克·冯特(Eric Font)及其团队进行,他们发现这些沉积物中的汞异常与海洋酸化、生物壳体腐蚀等环境变化迹象同步出现,为大规模火山活动,特别是印度德干暗色岩的形成,在生物大灭绝中所扮演的角色提供了强有力的新证据。
大规模火山喷发,如形成德干暗色岩的事件,在相对短暂的地质时期内释放了巨量的熔岩和火山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硫酸等有毒物质。这些物质可引发全球气候变化、酸雨和海洋酸化,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广泛而严重的破坏。
冯特的研究特别关注了火山活动产生的汞,这种元素毒性极强且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能够扩散至全球范围,引发大规模环境扰动。研究结果表明,除了广为人知的小行星撞击理论外,火山活动及其释放的汞可能也是导致包括恐龙在内的大量物种灭绝的重要因素,甚至可能直接导致了部分生物的汞中毒。
目前,科学家们正在努力量化火山活动与小行星撞击各自在生物大灭绝中所占的比例。这一发现不仅深化了对白垩纪末期环境灾难的理解,也提示了在评估重大地质事件对生命演化的影响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协同作用的因素。
网友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