氦原子核半径测量精度提升五倍,验证量子电动力学理论

近日,原子物理学家们通过一项精密实验,成功将氦原子核半径的测量精度提升了五倍。该研究团队利用muon(μ子)替代氦原子原有的两个电子,构建了“muonic helium ion”(μ介子氦离子)。
实验过程极具挑战性,首先需要通过质子加速器碰撞碳靶产生π介子,后者再衰变为寿命仅为两微秒的μ子。随后,将μ子注入氦气中,使其与氦原子碰撞并最终被捕获,取代氦原子的电子,形成μ介子氦离子。
接着,研究人员通过特定频率的激光照射这些离子,促使μ子从一个较低能级跃迁至一个不稳定的较高能级。当μ子重新跌落回更稳定的基态时,会发射出X射线,这标志着能级跃迁的完成。激光的能量差直接关联着μ子能级的能量差,从而能够精确计算出氦原子核的半径,其结果为1.67824飞米(fm)。
此次测量结果与现有理论值高度吻合,但精度显著提高。这一成果不仅是对量子电动力学等基础物理理论的有力验证,也为未来在更高精度下探索可能存在的未知物理现象奠定了基础,显示出基础科学研究的持续价值。
网友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