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猛犸象基因缺陷揭示种群隔离的演化代价

对发现于俄罗斯弗兰格尔岛的末期猛犸象(约4300年前)的基因组分析显示,与45000年前的陆地猛犸象相比,其基因组中积累了大量有害突变。
这些突变导致其嗅觉受体和尿液蛋白质基因功能丧失,可能影响了其社会信号和择偶能力。同时,它们还演化出了具有光泽的皮毛。研究认为,这是由于岛上种群数量极少(最多1000头,最低时仅300头),限制了自然选择的有效性,使得随机生存成为主导,从而累积了基因缺陷。
这一发现表明,长期处于小范围隔离的种群,即使没有直接的致死性突变,也可能因基因多样性丧失而导致适应性下降,即“近亲繁殖衰退”效应。研究人员指出,这一过程对当今地球上的濒危物种,如猎豹、熊猫和猩猩等,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因此,对于濒危物种的保护,早期干预至关重要,以防止基因缺陷的不可逆积累。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PLoS Genetics》期刊上。
网友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