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min read

古北极恐龙的“家”:幼年化石揭示北极圈内恐龙筑巢证据

古北极恐龙的“家”:幼年化石揭示北极圈内恐龙筑巢证据

在阿拉斯加北极圈内发现的一块幼年恐龙(dromaeosaurid)颌骨化石,为古生物学界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新视角。该化石的发现者、南方卫理公会大学古生物学家Anthony Fiorillo指出,这块属于幼年捕食性恐龙的骨骼,其尺寸表明它可能距离巢穴不远,从而提供了首个确凿证据,证明至少部分恐龙曾在北极地区筑巢繁衍。

此次发现挑战了长期以来认为恐龙只栖息于热带或亚热带环境的传统观念。Fiorillo的研究表明,约7000万年前,北极地区的气候虽然不如今日,但已足以支持恐龙生存,其气候条件类似于现代俄勒冈州的波特兰或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卡尔加里,存在季节性凉爽但整体温暖。

此前,研究人员曾推测恐龙迁徙以避开北极严寒的冬季。然而,这块幼年化石的出现,尤其是其在北极圈内的发现,暗示了这些恐龙可能已适应了当地的季节性变化,包括极昼和极夜的极端光照条件,而非仅仅是迁徙。

这项发表在《PLOS ONE》期刊上的研究,为理解恐龙在古北极地区的生存策略提供了关键线索。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探索恐龙如何在北极的极端季节性环境中生存和繁衍,特别是如何应对漫长的黑暗或光明周期。

查看消息来源

订阅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