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鸣叫逆转进化选择:中国溪蛙偏爱“娇小”雄性

在中国东南部的黄山地区,凹耳溪蛙(Odorrana tormota)展现出一种不同寻常的繁殖策略。这种蛙类因其独特的耳部结构而得名,其耳鼓深埋于头骨内,使其能够听到高达20千赫兹的超声波频率,这一能力此前被认为仅限于部分哺乳动物。
研究发现,凹耳溪蛙生活在嘈杂的溪流环境中,低频声音容易被环境噪音掩盖。通过将鸣叫频率提升至超声波范围,雄蛙能够更有效地与雌蛙进行交流,确保信号的清晰传达。这一适应性特征在自然选择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与许多动物界中雌性偏好较大、更强壮雄性的普遍规律相反,凹耳溪蛙的雌性表现出对较小雄性的明显偏好。研究人员观察到,雌蛙更倾向于与那些发出高频鸣叫的较小雄性进行交配,这预示着一个潜在的进化趋势:物种可能朝着发展超声波通讯能力的方向演变。
目前,研究团队正进一步探索雌蛙的择偶机制,是视觉识别雄性体型,还是对高频鸣叫的听觉偏好驱动了这一选择。无论如何,这一发现为理解动物的适应性进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尤其是在声音通讯和生殖隔离的机制研究方面。
网友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