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仇式辞职”:年轻一代的职场反击与社交媒体放大效应

2011年,Joey La Neve DeFrancesco因低薪、过长工时及被克扣小费,在酒店服务岗位达到临界点。在尝试组织工会后,管理层对其进行打压。最终,他组织了一支七人行进乐队,以音乐“突袭”的方式向酒店递交了辞呈。这段辞职视频被上传至YouTube后迅速走红,至今已获得近千万次观看。DeFrancesco表示,此次事件并未影响其后续职业发展,反而可能成为简历上的亮点。
DeFrancesco的经历折射出一种日益增长的“复仇式辞职”现象。年轻一代员工,特别是18至34岁群体,更倾向于通过辞职来表达对工作场所的不满。英国一项调查显示,15%的英国员工有过“复仇式辞职”经历,社交媒体的传播加速了这一趋势。
另一案例是Brianna Slaughter,她在日本一家教育机构工作,因不公平的薪酬结构、不确定的排班以及不友好的新经理而选择辞职。她在TikTok上发布的辞职视频获得了120万次观看,并为她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也激励了他人效仿。她认为,对糟糕的工作环境,应果断离开。
年轻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普遍低于年长员工。Carly在一家美国公司担任接待员,后晋升为HR薪资经理,但因同事的诽谤和过重的工作负担,最终选择发送包含批评公司运营的邮件辞职。辞职后她感到解脱,并迅速找到了新工作。
Katie Ostler在澳大利亚一家超市工作期间,目睹了经理在处理顾客投诉时偏袒顾客并斥责年轻员工,这成为她辞职的导火索。她在一次公开场合递交辞职信,并劝退了面试者,此举虽未获同事欢呼,但让她获得了极大的个人赋权感。
网友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