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min read

电解质补充剂选择指南:精准匹配运动需求,避免不必要的糖盐摄入

电解质补充剂选择指南:精准匹配运动需求,避免不必要的糖盐摄入

电解质补充剂的选择应以个体运动强度和生理需求为核心考量。

注册营养师Amy Brownstein和Shelley Balls指出,电解质矿物质如钠、钾、镁、钙等对维持身体机能至关重要。运动或高温环境下,身体会流失钠。适量碳水化合物和糖分(如葡萄糖)有助于电解质吸收,并能补充肌肉糖原,延缓疲劳,尤其适用于超过30分钟的运动。高强度或长时间运动者,建议每30-45分钟补充碳水化合物。

然而,对于日常或非运动场景,高钠和高糖分并非必需。多数人日常钠摄入已达标,非剧烈运动者无需选择高钠产品。同样,糖分摄入也应适度,过量可能导致胃部不适、体重增加甚至糖尿病风险。选择成分均衡、避免人工甜味剂和过量镁(可能导致腹泻)、钙铁(影响吸收)的产品更为稳妥。

专业运动医学专家建议,精确了解自身需求可通过汗液测试分析,以确定钠等成分的流失量。若无条件,则选择成分浓度适中的产品。运动后皮肤或衣物出现白色残留,可能提示钠摄入不足。最终,电解质补充剂是辅助手段,不能替代日常饮水,消费者应仔细阅读标签,避免过量补充。

查看消息来源

订阅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