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min read

大脑应激通路揭示:炎症性肠病(IBD)新疗法曙光

大脑应激通路揭示:炎症性肠病(IBD)新疗法曙光

近日,一项由宾夕法尼亚大学微生物学助理教授Christoph Thaiss领导的研究,揭示了大脑应激与炎症性肠病(IBD)复发之间的精确分子联系。研究人员追踪了从大脑到肠道的两条关键分子通路,发现心理应激事件(如失业、亲人离世等)会引发大脑释放皮质醇等激素。

这些激素作用于肠道内的神经胶质细胞和肠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会激活免疫细胞,导致肠道炎症和IBD症状加剧。同时,激素还会抑制肠神经元的正常发育,减缓肠道蠕动,引发腹胀、便秘等不适,进一步加重患者病情。

研究强调,IBD本质上是一种由免疫系统过度活跃引起的生物学疾病,而非单纯的“心因性”疾病。然而,大脑的应激反应是导致病情恶化的重要因素。这一发现为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方向,即通过管理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可能从源头上阻断炎症通路。

尽管目前尚无针对IBD的心理干预治疗方案被严格验证,但研究团队认为,心理治疗和压力管理技术,如正念冥想,可能比下游的分子干预措施更有效。未来,将患者的心理压力水平纳入治疗决策,实现个性化治疗,将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查看消息来源

订阅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