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特定神经元解析瘙痒-抓挠循环,预示慢性瘙痒新疗法

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在小鼠实验中发现了与瘙痒感知和抓挠行为直接相关的特定神经元。研究聚焦于大脑的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 PAG),一个已知与疼痛处理相关的区域。通过对小鼠施加诱发瘙痒的物质,研究团队识别出一类表达Tac1(一种神经递质)的神经元,其活动与抓挠行为的产生密切相关。
进一步实验证实,当这些Tac1神经元被选择性清除时,小鼠的抓挠行为显著减少。反之,即使在没有外部刺激的情况下,激活这些神经元也能重新引发抓挠反应。这表明Tac1神经元在大脑中扮演着“瘙痒信号”的触发器角色,是驱动瘙痒-抓挠循环的核心。
这项发表在《Neuron》杂志上的研究,不仅深化了我们对瘙痒神经机制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它为开发针对慢性瘙痒的新型疗法指明了方向。通过靶向大脑中的Tac1神经元,有望打破令人痛苦的瘙痒-抓挠恶性循环,为饱受慢性瘙痒困扰的患者带来福音。
网友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