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min read

大肠杆菌益生菌:百年传承与未来趋势的深度剖析

1. 核心洞察与关键发现

一项对三种市售大肠杆菌益生菌产品(Mutaflor、Symbioflor 2 和 Colinfant)的分析显示,尽管它们都基于大肠杆菌菌株,但在基因构成、应用历史和研究文献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其中,E. coli Nissle 1917(EcN)拥有最丰富的科学文献支持,尤其是在炎症性肠病(IBD)治疗方面,并展现出与药物美沙拉嗪相当的疗效。然而,EcN的长期定植能力有限。Symbioflor 2 的研究相对较少,但显示出能诱导人体β-防御素。Colinfant 的研究最为有限,且其菌株的致病性(溶血活性)引起了安全顾虑,其有效性也未得到独立验证。值得注意的是,所有三种益生菌大肠杆菌菌株都与泌尿道感染大肠杆菌(UPEC)菌株存在基因上的相似性,并携带一些潜在的毒力相关基因,这暗示了“毒性记忆”可能与其益生菌效应有关。

2. 战略分析与趋势预判

随着抗生素耐药性日益严峻,大肠杆菌益生菌,特别是其最初的抗感染应用,正迎来复兴契机。E. coli Nissle 1917 在治疗胃肠道感染方面的历史悠久,有望成为对抗耐药病原体的新选择。尽管其基因组中存在毒力相关基因,但其安全性已得到一定程度的验证,且某些基因(如诱导DNA损伤的非核糖体肽-聚酮化合物)甚至可能与其益生菌效果相关。未来研究方向可能集中于优化其定植能力,以及探索其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潜力,例如作为药物递送载体。然而,当前研究中动物模型与人体研究的脱节,以及部分研究可能受市场驱动而非严格科学验证的现象,仍需警惕。在大肠杆菌益生菌领域,“毒性”与“益生”界限的模糊,为理解宿主-微生物互动提供了新的视角。

Insights from 100 Years of Research with Probiotic E. Coli - PMC
A century ago, Alfred Nissle discovered that intentional intake of particular strains of Escherichia coli could treat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infectious diseases. Since then, one of these strains became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probiotic E. coli in…
订阅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