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min read

COVID-19后遗症:大规模“长期哀伤障碍”风险与心理健康资源缺口

COVID-19后遗症:大规模“长期哀伤障碍”风险与心理健康资源缺口

COVID-19疫情的深远影响正逐渐显现,一项分析指出,因疫情失去亲人的人群面临罹患“长期哀伤障碍”(Prolonged Grief Disorder)的高风险。这种障碍表现为持续一年以上、严重影响正常生活的精神痛苦,与普通哀伤不同,患者可能感到生活失去意义,甚至有“等待死亡”的感觉。

据估计,美国近60万COVID-19死亡病例,平均每位逝者留下约九名至亲哀悼者。结合研究数据,未来数月内,美国可能面临25万至50万名因哀伤而致残的人群。疫情造成的突然死亡、隔离限制了传统哀悼仪式,以及经济压力和普遍焦虑,都加剧了这一风险。已有研究表明,疫情期间的丧亲者中,长期哀伤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水平。

然而,现有的心理健康服务系统远未准备好应对这一潜在的危机。美国每10万人的心理医生和精神科医生数量严重不足,尤其是在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贫困社区和有色人种群体中。这些群体往往缺乏支付长期心理治疗的保险,使得获得帮助更加困难。虽然政府承诺的资金可能部分缓解问题,但其能否有效支撑所需的哀伤咨询服务仍是未知数。

此外,近期美国CDC发布的关于疫苗接种者无需佩戴口罩的指导方针,虽然基于疫苗的有效性数据,但在沟通和执行层面引发争议。缺乏区分疫苗接种者和未接种者的机制,可能使未接种人群(包括儿童和免疫力低下者)面临风险,并给企业带来执行困扰。许多公众和专家对新指南的突然性表示疑虑,并倾向于在室内等公共场所继续佩戴口罩,以保护他人和树立榜样。

查看消息来源

订阅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