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驱动下的身份分裂:从12个“部分”到和谐共存的心理重塑

心理治疗师兼人类学家Rebecca Lester分享了一个关于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PTSD)患者“Ella”的案例。Ella在童年时期遭受了严重的虐待,导致其出现闪回、噩梦、进食障碍和自残等症状。在治疗过程中,Ella开始经历时间性遗忘和身份混乱,并出现以不同声音和行为模式呈现的“部分”。
Lester的诊断指向分离性身份障碍(DID),这是一种在DSM-5中被认可的疾病,其特征是存在两个或更多不共享意识的独立自我体验。她详细描述了Ella的12个“部分”,这些部分大多是儿童,最年长者16岁,且彼此之间最初并不知晓对方的存在。其中,“Violet”(7岁)和“Ada”(16岁)之间存在显著冲突,分别代表了开放、渴望连接与警惕、道德评判的对立特质。
与传统上试图整合多重人格的做法不同,Lester遵循Ella的意愿,未强制进行整合。治疗重点在于帮助Ella的不同“部分”建立内部沟通机制,例如通过笔记本记录、内部邮件以及创造一个想象中的“聚集房间”。这一过程旨在促进各部分之间的理解与协调,而非消除其独立性。
经过多年的治疗,Ella已成年并取得了显著的康复。她成功地管理了自己的状况,拥有稳定的工作和家庭生活,并将童年经历转化为帮助特殊需求儿童的优势。此案例表明,对于DID患者,非整合的、侧重于内部协调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功能性生活质量,并实现创伤经历的积极转化。
网友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