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min read

船舶排放致航道区闪电活动近乎翻倍,污染影响风暴生成机制新证

船舶排放致航道区闪电活动近乎翻倍,污染影响风暴生成机制新证

近期一项发表于《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的研究揭示,船舶航行密集区域的闪电活动频率显著高于周边海域,平均高出近一倍。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全球闪电活动地图,在印度洋和南海等主要航运线路上发现了异常集中的闪电现象,并排除了自然因素的解释,将此归因于船只尾气排放。

研究团队指出,船只排放的废气增加了大气中的微小颗粒物数量。这些颗粒物作为云凝结核,使得相同水汽量分散到更多小颗粒上,形成更小的云滴。这些小云滴被上升气流带至高空遇冷冻结成冰晶。在云内,这些冰晶与水滴的相互作用,会积累电荷,触发闪电。这一发现为“污染影响风暴发展”的假说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证。

这一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它利用了全球航运这一持续进行的“实验”,为隔离污染对风暴影响提供了独特视角,有助于科学家更精确地理解污染如何改变风暴的形成和强度。国际海事组织近期推行的低硫燃料新规,预计将减少颗粒物排放,为验证这些发现并改进风暴模型提供新的数据窗口。

查看消息来源

订阅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