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责任与财务霸凌:洞察伴侣间消费行为的界限
一项针对美国人的调查显示,十分之一的人认为伴侣是“财务霸凌者”。然而,许多读者认为,这只是对财务负责任的伴侣的误读。大部分受访者表示,追踪伴侣的开支是正常的预算和财务管理,而非霸凌。
在伴侣关系中,关于消费的意见分歧是普遍且自然的。许多人认为,共同管理财务意味着双方都应参与支出决策。一方在财务上更谨慎,另一方相对随意,这并不能构成财务霸凌,而是对家庭财务的负责。
然而,当一方未经沟通便进行大额非必需消费,且超出共同预算时,则可能引发争议。即使有共同账户和预算,检查双方的支出情况,确保不超出预算,是维持财务健康的重要实践。特别是当一方对家庭财务状况不甚了解,随意消费导致另一方在基本生活开销上捉襟见肘时,这种行为的界限值得深思。
真正的财务霸凌体现在一方利用财务控制另一方,例如,在伴侣提出削减信用卡使用时,反而大幅增加消费,导致债务累积。或是在伴侣不知情的情况下,挪用家庭资金,并在账目不符时指责对方失误。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个人信用,更破坏了伴侣间的信任。
此外,当一方将自己赚取的钱视为“我们的钱”,而伴侣赚的钱视为“她们的钱”,并对伴侣的小额消费进行严苛限制,而自己却大手大脚,这已越过财务管理的界限,构成事实上的财务霸凌。当财务管理演变成一方的控制欲,甚至伴随羞辱行为(如将腐烂的食物涂抹在对方脸上以示“金钱的价值”),这已然是虐待。
由此可见,界定财务责任与财务霸凌的关键在于行为的意图、对等性以及是否造成实质性的伤害和控制。财务管理应是共同协作,而非单方面的压制和剥削。
Financial bullying can ruin a marriage: first-person stories
Bullying or budgeting? Guardian readers weigh in on conflict over which spouse can control the purse-strings

网友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