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min read

“表演性男性”标签的文化符号演变:从拿铁到抹茶

“表演性男性”标签的文化符号演变:从拿铁到抹茶

近期,“表演性男性”这一网络热词引发广泛讨论,核心观点认为部分男性阅读书籍、享受音乐等行为仅为吸引进步女性,以此塑造“非毒性男性”形象。文章指出,这种标签化将拥有特定品味(如阅读琼·狄金森、携带托特包、听Clairo)的男性视为刻意表演,而非真正享受。拿铁咖啡作为这一刻板印象的标志性符号,其历史可追溯至1997年“拿铁自由派”一词的出现,象征着消费主义左翼的精致化和“中产阶级式左翼”。

拿铁作为一种社会象征,其含义不断演变,从政治广告中被用作攻击对手的标签,到与“士绅化”现象挂钩。即使饮品形式变化(如抹茶拿铁),其作为特定群体符号的属性依然保留。文章分析,这种对饮用拿铁男性的刻板印象,可能源于对“奶”的象征性解读,暗示着被照顾和性化婴儿化,亦或是咖啡本身从“苦涩的燃料”转变为“甜蜜的享受”,象征着对传统男性气质的稀释。

然而,研究显示,政治倾向与咖啡饮用习惯之间的关联性可能被夸大。尽管自由派略微偏好拿铁,但他们也更倾向于选择被视为“男性化”的浓缩咖啡,且多数美国人偏好冲泡咖啡。文章认为,拿铁的“奶白色/绿色”及其意大利渊源,使其成为一个持久的刻板印象载体。将饮品进行性别化划分,如“抹茶男性”是否为新一代“酱油男”,或许本身就是一种表演性的行为。

查看消息来源

订阅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