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废弃煤炭勘探钻孔或成重大甲烷泄露源,亟需管控

昆士兰大学的科学研究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发现,一个废弃的煤炭勘探钻孔在一年内释放的温室气体甲烷量,相当于约1万辆汽车的年排放量。该研究还监测了第二个钻孔,其甲烷排放量与第一个钻孔相当,并伴有地下水喷涌现象。联邦政府数据显示,昆士兰州苏拉特和鲍恩煤炭盆地约有13万个此类勘探钻孔。
此次发现揭示了一个可能被忽视的重大甲烷排放源。甲烷作为一种温室气体,其短期内对全球变暖的贡献是二氧化碳的80倍。鉴于其高效能,控制甲烷排放被认为是减缓全球升温的快速途径。
研究人员使用专业甲烷探测设备对一个约100米深的钻孔进行了为期七天的监测。探测结果显示,该钻孔的年甲烷排放量相当于19,768吨二氧化碳当量。尽管该钻孔已存在约二十年,但其具体的泄漏时间和速率尚未明确,可能受地质构造和地下水压变化影响。
该研究还提及另一个未纳入研究的钻孔,由于内部气体压力,曾出现规律性的地下水喷涌,该钻孔已被封堵,但其排放速率与第一个钻孔相似。现代钻孔报废的标准程序是使用混凝土填充,但研究指出,部分钻孔可能仅用少量水泥覆盖后回填土壤,且钻探公司可能已不复存在,增加了管理难度。
昆士兰州政府规定,石油和煤炭公司在废弃钻孔时必须进行封堵和修复,以防止遗留问题。然而,对于历史遗留的、且钻探公司已不存在的旧钻孔,其追溯和修复更为复杂。政府部门在接到相关风险报告后会进行评估并决定是否采取修复措施。
专家强调,识别并封堵这些泄漏的钻孔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一步,政府与勘探公司应加强合作,将此作为短期内减缓全球变暖的有效策略。
网友讨论